


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,深化理论学习,进一步提升学生骨干思想政治素养,6月11日至19日,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开设了以“爱国主义教育”为主题的“青年团校”团课培训班。团课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刘增主持,党委书记钟艳、28名教师以及205名学生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团委学生会干部及班团干部参与学习。
本次团课培训班共开设四期课程,分别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文术、龙斌、胡靖、叶利军担任主讲嘉宾。李文术以《在中西防疫中理解“中国之治”》为题,对比分析了中西的防疫对象、防疫宗旨、防疫指挥、资源调配及民主参与情况,展现了中国面对疫情的大国气势;龙斌通过回答“中国在疫情中表现为何如此抢眼”这一问题,继而提出“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原则”的正确命题,并澄清错误认知,带领同学们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集体主义,带来了《重大疫情彰显集体主义道德原则》的生动一课;在第三课《喜看稻菽千重浪—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》中,胡靖深入剖析了“中国之治”的成功密码,列举了“中国之治”的伟大成就,解读了“中国之治”的坚定自信,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;叶利军教授则以《生活更美好——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》为题,深入解析了统筹城乡的各项民生保障制度,使学员充分认识到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,并准确把握其重点任务。
通过本次团课学习,学生干部对“中国之治”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。结业仪式上,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钟艳围绕“四增”向培训班学员寄语,她提出:学生干部要牢固树立“四个自信”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,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敏锐性,将爱国主义付诸于实际行动中,增本领强学习,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