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物名片】王志辉,中共党员,副教授,高级工程师,“双师型”教师,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,工学硕士研究生。世界医学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信息分会理事,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信息诊断分会理事、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教育分会理事,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,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,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访问学者。
从网络工程师到“双师型”教师,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志辉用“0”和“1”书写着对中医药文化的深情告白,完成了一场技术到人文的创新跨越。三千多个日夜的温暖陪伴里,他以十年班主任角色深入学生、沉淀自我,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,以冬之酝酿、春之抚育、夏之滋养,静待学生在秋日里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季。
从网络到讲台:一场遵循内心的“转向”
在许多人眼中,人生是一场不能停歇的赛跑。而对王志辉来说,真正的人生,有时需要的不是加速,而是转向。
“人生就像赛车,我们都在一路狂奔,经过社会的磨炼,看过世事风云变幻之后,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。于是我决定停下脚步,给自己的人生踩下刹车,思考我的未来,因此我来到了大学,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。”
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之前,王志辉的工作是确保网络的健全,设备的稳定、高效和安全运行。但网络设备是冰冷的,一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他,在经过审慎的考虑后决定遵循内心的呼唤——将数字“硬技能”与中医药文化“软科学”结合,走入湖南中医药大学这所问道岐黄、守护健康的中医药文化殿堂。
“中医不仅是治病的技术,更是一套关于自然、生命与健康的系统科学观,而数字中医药的开发和研究更是满足了我从‘机器连接’到‘生命健康’的内在诉求。”王志辉表示:“中医药事业正迎来一个与信息化、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的黄金时代。这里不是一个让我抛弃过去的地方,而是一个能让我的价值得到重新定义和升华的平台。 ”
建立标准化、高安全的中医健康大数据中心,将四诊信息、体质辨识、疗效评价等全部转化为机器可读、可算的数据,将晦涩难懂的《伤寒论》、名老中医的独到经验,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运用的知识模型(如知识图谱、神经网络)……如今,王志辉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的“标准化”、教育部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等课题负责人,正和他的团队们用“0”和“1”激活中医药的千年智慧。
化枯燥为神奇:“一基二梁十一柱”的课堂革命
“硬件课太枯燥?那就把路由器变成‘数字积木’,让无线互联出青春的色彩。”面对学生眼中对理论课的迷茫,王志辉开始琢磨如何让知识“活”起来——课前用微课点燃自学兴趣,课上用“混合式”“游戏式”“互动式”“比喻式”“微课式”“情境式(例证式)”“实践式”“讨论式”“谈心式”“仿真式”和“竞赛式”等“一基二梁十一柱”独家教学模型拆解复杂概念,课后则带着学生在户外地勘、调设备,理论联系实际,把企业真实项目搬进课堂。
王志辉谈及一堂令他记忆犹新的讨论课,学生们从12点下课后一直讨论到下午1点仍不愿离开。“那种全班投入的学习景象,我至今难忘。”他感慨道,“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’,助力更多学生走向成功,便是我一直坚持的意义与信念。”
教学改革的成果在竞赛场上也得到了充分验证。近年来,由他指导学生参加华为ICT、网络安全、程序设计等学科竞赛,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许多参赛作品直接来源于课堂项目,真正实现了“以赛促学、以学促用”。
点亮心灵之光:从“我不行”到“我可以”的蜕变
如果说多元教学法是王志辉教育的“术”,那么对学生心灵的精准塑造,就是他践行十余年的“道”。
在他的课堂上,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,只有“你的思路很特别”的真诚欣赏。2015级那个曾因沉迷游戏而迷茫的男生,第一堂在《计算机网络》课上发言时声音细若蚊吟。王志辉却停下讲解,笑着递过话筒:“让大家都听听这个‘网络拓扑图的逆向思维’,比教材还精彩!”那一刻,少年紧握话筒的手和泛红的脸颊,都被午后的阳光镀成了温暖的金色。后来,这个男孩在考取CCIE认证的证书里夹了一张纸条:“您让我相信,原来我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的光。”
对那位退伍返校后不太适应班级学习的女生,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她坚强外表下的忐忑。不是简单安慰,而是为她量身定制“微课五分钟”展示任务,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重建自信。如今,她已成长为广东某运营商的业务骨干,婚礼请柬第一个寄给了王老师。
“教育的本质,是以心灵赋能心灵,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光。”王志辉的“正向反馈”从不是廉价赞美,而是如中医问诊般精准——他会记住每个学生的“成长密码”:让内向的学生在沟通呈现中找到表达勇气,带竞赛失利的团队复盘时,先让每个人说出“今天我最棒的三个瞬间”。
那个曾经挂科、自认“连梦想都没有”的Z同学,在他的鼓励下发现了自己的天赋。“王老师,是您说的‘这门课可能会改变同学的一生’,让我知道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。”她在毕业寄语中写道。如今,她已从容走进国家大型上市公司,完成了从“我不行”到“我可以”的华丽蜕变。
教育是一场心灵的“小火慢炖”。十四年来,王志辉看着无数学生带着“从心底里觉得自己很棒”的底气走向社会。而他始终站在三尺讲台,身心俱在,践行着“一门课影响一生”的教学信念——原来最好的教育,是让每个学生都相信:自己本身就是光。
作者:王晓凤 赵敏珈 张雅静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